池氏文化名人:浙江平阳青街池云亮先生
池氏网推荐理由:做人要有眼光,文章需要态度,池氏网要有性格;我们的使命:探索池氏渊源,弘扬池氏正能量文化!因此对池氏文化几十年如一日,不停索源、一直总结的池氏宗亲,一定要大力宣传,弘扬其精神,记录其成果!池氏网将根据稿件的整理程序不定期推出“池氏文化名人”专栏,排名亦不分先后!欢迎各地宗亲推荐为池氏文化一直努力的宗亲。
宗亲池云亮先生
池云亮宗亲
被浙江媒体誉为平阳青街当地“掌故”,池氏网顾问,默默为池氏文化挖掘、收集、整理、传播几十年,为池氏当代为数不多的文化名人之一。
工作经历及社会职务
现为中国写作学会会员
浙江省笫二批优秀民间文艺家(2013年1月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联合文件公布)
曾任平阳县云祥中学副校長(主持工作)
曾任青街中心校正职协理员
主要事迹和荣誉
2000年至2001年4月,为创办家乡民俗馆尽心尽力,是主要筹办策划者
力主并促成旅美华侨池云祥先生创办家乡中学
《平阳池氏史志》主要执笔编委
协助编修《平阳池氏宗谱》
参与重建平阳池氏坑东宗祠
参与编辑《浙江省民族乡镇志》
为《青街丛书》撰写了十三篇文章(该书己被中央民委,省统战部,省民委及市,县档案局等单位收藏)
云亮宗亲个人自述简历
20岁在温州留影
池云亮,1944年11月出生于浙江省平阳县青街乡旗杆内池宅,大学文化程度。
夫妇结婚55年补照结婚照
家里三男三媳,一女一婿,男孙两双,男外孙两个;
与老伴共度晚年,家庭并不富有,儿女们各自有房屋安居,生活一般;
合家和睦,其乐融融。
本人一生从事中、小学教育事业,历任教师、中小学校长13年;
中国写作学会会员;
浙江省笫二批优秀民间文艺家。`
担任副校长时照片
1990年开始,本人对池氏族谱文化进行探讨研究;
2004年5月28日在池氏宗亲网投稿《池姓源流考》
1993年5月,与原平阳县长池欣昌,苍南县委副书记池方清(均青街人),三人商量确定:
于5月20日在平阳县山门镇召开温州瑞安池氏、福建省福安市池氏及平阳池氏联谱会。 三市、县池氏代表32人,成立浙南闽东池氏大联谱理事会,规定了若干条实施办法,还进行三地池氏字行辈份统一排列。
会议期间,大家一致推选旅美华侨、实业家(在1962年至1983年间于台湾成立三大建筑公司发迹)池云祥堂兄为理事会会长,前浙江省文官、秘书长池体淼(瑞安前池人)为大会秘书长,本人为会议记录(两人均有作联谱序)。
联谱序及会议记录文章载入三市、县池氏宗谱内。这是全国池氏宗亲实行联谱较早的典范,也是跨省市池氏找宗探祖的团结象征。(关于平阳池氏宗亲及介绍另外安排专题介绍)
5月21日,由池云祥华侨捐献建中学(当时投入33万元建成畲乡中学),平阳县政府礼聘池云祥先生为名誉校长,本人为副校长主持工作。原温州市陈文宪市长亲自接见了他。捐建中学也是温州池氏为地方教育事业一次较大的贡献!
2000年至2001年4月,受县统战部和乡政府委托,本人在平阳县青街龙脚潭池氏大屋成功地创办了“被誉为中国农村笫一个畲乡民俗馆”,分11个展厅展示;
深得原浙江省委副书记(当时任宣传部长)、书画家梁平波赞赏,并亲笔题字“畲乡民俗馆”。
原北京故宫博物院长郑欣淼,省委副书记陈法文,省政协副主席龙安定,前四川省原省长蒋巨峰(时任温卅市长)等领导,及上海交大、同济大学、浙江大学等众多教授、专家、学者给予一致好评和赞扬!
他们盛赞“这是一座明清时期江南工艺美术馆!”
此项事业的积极推动,是池云亮宗亲积极把池氏古建筑文化,畲乡独特风情,及闽南的奇异习俗推出去,为家乡旅遊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详见文尾池氏著名建筑链接)
此后,池云亮宗亲召集成立了撰写《平阳池氏史志》编写组:
2004年由池云亮、池方宝、池方乔、池昌泛组成四人编写小组,池方清亲自任编委会主任顾问。我们自筹资金、活动经费,得到浙江省乔治白服饰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池方燃大笔资金(八万元)的支持,邀请教育专家池方浩出任主编。用了三年时间,《平阳池氏史志》终于完成初版稿。此书显示了平阳池氏虽非大姓,也能为平阳297姓起示范带头作用,好多姓氏前来借鉴,也被省,市,县档案局作重要书籍文献收葳,并分发到全国十几个省市及海外美国、西欧、新加坡及台湾等地区,为海外华侨追根寻源起了一定作用,也为内地裔孙认祖归宗提供了帮助!
近二十年耒,为浙南闽东池氏加强联络,增强团结,池云亮宗亲曾七八次与平阳宗亲赴福安后溪池氏宗祠、桥洋池氏宗祠新建参加庆典,还多次参加瑞安池氏大宗祠落成庆祝、祭祖活动,组织平阳池氏、瑞安池氏参加福鼎彩岙池氏祭祖、扫墓活动,及江南朱家岛宗祠落成大型庆典活动(我们外出集体活动人数最多时有900多人,大小车辆近200辆)!
每年平阳坑东池氏总祠清明节祭祖、扫墓活动有几十桌人参加,由八大房负责人办理祭品,主祭,兼办筵席等,井井有序。几十年都是轮流祭祀的,宗亲们男女老少欢聚一堂,共享族亲天伦之乐!
平阳池氏始迁祖自明万历初年从彩岙迁来平邑小龙里门楼基定居,后裔八房子孙分迁到青街、灵溪水门、龙沙、福鼎桐山、点头、前屿、亭边翁溪,及瑞安营前、泰顺、玉环、乐清、象山、长兴;宁波、温州、安徽等省市县,及上海、北京、杭州、厦门、广州,海外如美国、西欧、新加坡、台湾等地区。每年都有各地池氏裔孙回乡参加祭祖、扫墓、追根寻源等活动,都来山门坑东池氏宗祠欢聚,所以,池氏宗祠是池氏子孙凝聚地!
自清嘉庆乙卯以来,大宗祠修建共三次;池氏宗谱修缮八次。每次首事们梯山航海,历尽艰辛外出集资、开录丁口,都要经历两三年功夫才完成!自1992年以来,池云亮宗亲一直积极参与各类活动,包括参与修谱、建祠活动,或外出开丁口,筹集资金,帮助整修凡例,写序言……
池云亮宗亲同时还负责筹集族内大资金,积极帮助做细致思想工作。如前年旧宗祠被台风暴雨毁坏,重建新宗祠时,征地修道路、停车场等具体工作是极其艰巨的,但结果皆大欢喜,争取到池方燃、池万清、池云浪等每位宗亲捐资都在二十至三十万元,多数裔孙奋勇自捐从一万元到十万元不等,这样大大减轻了山区或街市中的中下层收入宗亲的负担。
眺望远方,今年我73岁了,我还能为池氏做些什么?
人总要有点奉献精神,每次为族内大事作努力,是不能计较时间付出的,如这次建宗祠就付出了138天,平时付出几天、十几天,甚或二三十天也是有的,不过大家也较通情达理,车船费报销。每到外地,宗亲们设宴招待等,都十分热情周到!
这方面我深感愧对族亲!至今心中内疚!事情总无十全十美!有时限于自身能力小,事务多,对不起宗亲们的言语或些少行为还是有的,所以也会招来一些风言冷语,热讽冷刺!不过像我己年过古稀,习惯于只检讨自己的过错,从不会跟别人面红耳赤,还因为本人是教师队伍中的普通一员,也时刻注意自己形象,只有加強自身修养才是正道!
宗亲寄语
对池氏宗亲寄语:人的一生非常短暂,一般只有几十年时间活世上,既然生池家,就应为咱池家尽自努力,为池氏大业,如联修宗谱、修建宗祠、重修族谱等大事,极力作些奉献!所谓有钱出钱,我辈无钱就该出大力!在暂短的人生作较大的贡献!这就是对全国池氏宗亲们的寄语吧!
池氏网寄语
对池氏网寄语:愿池氏网越办越好!为全中华池氏作巨大奉献!我相信阿池总编近20年的能力和坚持,如今生逢盛世,千载良机!是您们大显身手的时候了!
再三致礼拜谢!
浙江平阳池云亮
链接:
编辑随感:池氏网虽然恢复不到两个月,通过对池氏宗亲网前期信息的梳理和各种稿件的持续征集,可以很清晰地看到,收集整理池氏宗亲信息、探求池氏姓氏来源、光大池氏文化的池氏宗亲,除了总编阿池外,能够系统化解读当地池氏文化的名人真的越来越少。
随着岁月的流逝,池传錞老先生,已经年过8旬,不能上网;池上舆老先生,已经77岁高龄,阿池总编也一直在与之联系中;山西的池如亮老先生,一直未联系上;还有江西的四省联谱总编池达程老先生、广东石牌的池金汉老先生、贵州丹寨池氏的池家祥老先生、四川巴中的池元国老先生……都应是我们尽可能采访报道的对象。(因池氏网恢复时日尚短,信息了解不全面,欢迎各地宗亲主动提供更多线索,在此深表谢意!)
这些上年纪的老人在互联网不发达的年代,通过图书馆、资料室,来翻阅各类文献,归纳整理池氏姓氏文化,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较为幸运的的是,池氏宗亲网在20年前就有记录、保存、推广(现在各大姓氏商业类网站关于池氏的说法,均来源于池氏宗亲网)。
依赖网络的发达,10多年前,撰写“池姓源流考”文章的池云亮宗亲、编写厚厚四大本“永康池氏宗谱”的池玉高宗亲都联络上了,并且都能够通过互联网、手机与我们交流。
阿池总编的想法,就是在能够交流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把这些老人为池氏文化所做的贡献、对池氏文化的理解、对池氏宗亲的寄语等都进行采访整理,向池氏宗亲广为传播;
其目的就是让我们更多的池氏宗亲能够系统化了解我们池氏文化的渊源,了解曾经有这样一群宗亲,在不同地方为池氏文化的整理做贡献。我们还没有行动的地方,无论如何都应该让更多有志于池氏文化建设的宗亲们行动起来。
欢迎继续关注并持续捐款:
池氏网公众号“池氏名人”文章列表
宗亲投稿:
微信热线:hackchi;263656393
邮箱:hackchi@qq.com;263656393@qq.com
敬请扫描关注池氏网